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1年1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这一次,我逆势挺马云

小靠 山川日月 2020-11-08

来源 | 原创

作者 | 告非



虽然我不喜欢马云,但我看不惯99%的中文自媒体,一边倒地骂马云和蚂蚁金服!

 

有这么两句话,大家认真看一看:

 

第一句是:

 

“那时我突然看到报纸上说“一行三会”冻结了一家互联网巨头的网络贷款公司。我一看材料,说他们3000多亿,我知道他们只有30多亿资本金,荒唐!怎么放了100倍?”

 

第二句是:

 

“......我就跟证监会说,应该给互联网一个约定,(ABS)最多不能超过4倍,就是不能转4次。后来他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就规定不要超过4倍。


后来马云他们跟我讲,说‘我们商量下来4倍也不要,你给我们3倍,我们就做3倍。’

 

关心时事的朋友肯定一眼看出来了,这两句话说的是马云的蚂蚁金服。

 

如果对马云目前的麻烦了解深入一点的朋友,估计还能看出来,这第一句话,是黄奇帆说的。

 

我现在敲黑板告诉大家的重点是:第二句话也是黄奇帆说的。

 

没料到吧?

 

而且,很多人口诛笔讨马云之余,完全想象不到的是,以上两句话都是黄奇帆在同一个讲话里说的。

 

只不过,第一句话现在被传播得非常广泛,绝大部分中文自媒体,都在拿这句话抨击蚂蚁金服,抨击马云。让大众误以为蚂蚁金服是高杠杆率,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目前,综合网上对马云和蚂蚁金服的意见,认为“杠杆率过高”、“利息太高”两个意见是主流。

 

其实稍一思考就知道,如果蚂蚁金服杠杆率真的过高,监管机构会无动于衷,放任其发展,甚至允许其IPO?

 

这些没了良心的公众号写手,这些一扇风就起火的网民们,也未免太不把监管机构放在眼里了。

 

做人,要讲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能太碎片化,不能太断章取义好不好!

 

还有一些网民,恐怕是仇富心理作怪,狠狠地反对马云。

 

经过我下面的分析,大家会明白,到底蚂蚁金服杠杆率高不高。然后大家就会思考,蚂蚁金服暂缓上市,到底是“不服监管”呢,还是“动了别人的蛋糕”。

 

开始分析之前插一句结论:蚂蚁金服有没有问题?我认为是有的。估价过高就是问题。这个我们后面再细讲。

 

 

1、

 

前面提到的,黄奇帆讲的第一句话,成为蚂蚁金服30亿玩转3000亿,杠杆率100倍的证据,成为“资本家赤裸裸吃人不见血”、“蚂蚁金服不服监管,引发大规模金融风险”的把柄。

 

而第二句话从来无人提起。

 

那个传得非常厉害的,一位叫做玛丽的女士的视频中,也是拿黄奇帆讲的第一句话作为主要的例子。

 


我不能说这有错。但是明显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了。

 

因为我做事情比较认死理,比较认真,我为了写蚂蚁金服的事情,就去搜集了目前几乎能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黄奇帆的讲话我当然也研究了。所以我就发现,其实黄奇帆的讲话并不是骂马云的。这篇名为“黄奇帆:双11疲软背后,蚂蚁金服45亿利润却来自两家小贷公司”的文章,主要意思也不是抨击互联网金融,而是为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进行讲解,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力挺互联网金融的。

 

从黄奇帆那篇讲话中,我们还可以很容易得到两个信息,第一是,蚂蚁金服除了遵照监管和约定,把ABS循环滚动次数从100次降低到10倍以内。

 

黄奇帆的原话是这样的:

 

“所以,他们现在就遵守几个原则:第一,在 ABS上面控制在三倍以内,银行(给蚂蚁金服的借贷)这边控制在两点几倍,两点几倍乘三倍,差不多在10倍以内。”

 

第二,蚂蚁金服追加了资本金。

 

黄奇帆的原话是这样的:

 

“你既然已经做成了几千亿的贷款,那资本金就要追加,不能说30多亿做到100亿,做到1000亿了,(资本金)还是30多亿,按照1:10来算要加到3百多亿。”

 

“我当然高兴,把资本金从30亿加到300亿放到重庆来是好事,现在马云他们的花呗、借呗注册在重庆,就是360亿的资本金,乘上个银行的两点几倍,这就可以了。”

 

所以,只要通读过这篇讲话,都会很清楚:马云并不是只靠最初的30亿就滚成了现在的蚂蚁金服,不存在30亿玩转几千亿的事实。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马云是中国首富,只拿出区区30亿来,谁能放过他?马爸爸可不缺这300个亿。为了调和各方,也不会吝啬于这300个亿,而让30个亿成为过于明显的标靶。

 

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公开数据表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的微贷科技平台累计促成的消费信贷总额为1.732万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总额4217亿元。

 

以360亿本金撬动2.1万亿的个人和小微经营者贷款,似乎依然是1:50以上的杠杆率??

 

其实不然,用户通过花呗和借呗拿到的钱,绝大部分都不属于蚂蚁金服。

 

公开资料是这么说的:

 

“据统计,在平台促成的1.732万亿消费信贷中,98%的信贷余额都是由蚂蚁金服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包括国内所有的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和信托公司,等近100家)进行实际放贷。”

 

在这个过程中,蚂蚁金服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牵线人,收的是佣金,而不是利息。

 

蚂蚁金服真正赚利息的那2%的个消贷款,以及小微贷,则依赖蚂蚁金服自有资本金。大致相当于360亿资本金对应了10多倍的放贷额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蚂蚁金服体量巨大,可是利润甚少的真正原因。蚂蚁金服利润低,我们后面还要仔细讲。

 

可即便白纸黑字这么写着,99%的中文自媒体依然对马云,对蚂蚁金服一边倒的批评,一边倒的虐踩。我想,除了他们蹭热点、煽情绪之外,追求“政治正确”,“墙倒众人推”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理由。

 

但我想,这些人,多少也还欠着“马爸爸”的钱呢,这么骂,你们的爸爸知道吗?

 

 

2

 

之所以我说那些骂马云的用户也欠着马云的钱,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数据:蚂蚁金服目前注册用户达10亿,且月活超7亿,也就是说,全中国所有人,一半以上每个月都要使用蚂蚁金服提供的各种服务。

 

另外一个数据,使用蚂蚁金服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亿,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一强的人,欠过马爸爸的钱。

 

惊悚吧?不寒而栗吧!

 

玛丽女士那个视频被广为传播,里面有一句话听起来还要令人惊恐,她说:放出去1.7万亿的个人消费贷款,如果有1亿人借了钱,那么每个人就平均欠了马爸爸一万块钱。

 

想想确实可怕:花呗、借呗,大部分用户是年轻人、90后、在校大学生甚至高中生。现在中学外面的烧烤摊都必须支持花呗,否则就会流失学生群体用户。

 

对这些毫无收入,更没有抵押的小孩来说,人均欠马云1万块钱,是不是确实挺惊悚的?

 

不过,先别着急惊恐,真实情况是:蚂蚁金服大部分个消贷款仅在2000-3000元档次。

 

玛丽女士显然用错了数据。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真的如她所说,参与过蚂蚁业务。

 

因为如我前文所述,蚂蚁金服有5亿多个消贷款客户,这么平均下来,每人也就2000多3000不到的借款。不至于成为洪水猛兽。

 

 

3

 

网上有个叫“远方Q木”的公众号,最近写了一篇文章,看标题就知道立场了,是这样的:

 

《为什么蚂蚁集团的利润高,因为它把亏损留给了民众》

 


青木先生非常准确地寻找到了网民们的嗨点:只要渲染马云赚了钱,大众背上了风险,文章就一定会热传。

 

果然,已经有1000多人打赏(相当于1万元收入),从文末显示的1.3万“在看”数来推断,阅读数我估计也超过了40万。

 


还有无数网民,捧其臭脚,夸青木分析得对。

 


其实,我也赞成蚂蚁金服暂缓上市,但原因是股价太高,恐怕会损害投资者利益,我跟马云更没有丝毫利益关联:我不炒股,更不可能中签,我甚至还做过淘宝,对马云弄的这一套血汗竞争模式非常讨厌。

 

但青木说蚂蚁金服利润高,风险大,我不敢苟同。青木这样起标题,很没良知。

 

他甚至没有在文章里引用一下蚂蚁金服的利润数据,就直接开喷了。居然下面还有那么多不讲逻辑的粉丝捧臭脚。

 

青木为什么起了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又不公布蚂蚁金服的利润数字呢?理由很简单:

 

蚂蚁金服利润并不高。

 

根据路透社的一篇报道,分析公开数据可知,蚂蚁金服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131.90亿元、亏损19亿元。

 

而2019年,路透社估计蚂蚁金服营收1200亿元,盈利则是170亿元。

 

当然,蚂蚁金服回复路透社称,这一信息不真实。但这个数据多少具备可参考性。

 

而另一篇报道则称,蚂蚁金服2017年的纯利约为45亿。

 

每年几十亿、一百多亿的利润,在一般人来看当然是很多了。但作为曾创下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高价格的IPO的蚂蚁金服来说,并不高。

 

相比较而言,中国平安旗下财富管理平台,号称是“业内蚂蚁金服”的陆金所,2019年总收入478亿人民币,净利润133亿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5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73亿元人民币。而陆金所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仅为蚂蚁金服的N分之一。

 

很多网民骂蚂蚁金服拿银行的钱去放贷,自己赚利息,风险让银行背了。我们先看看银行赚钱是什么模样:

 

看一眼五大国有银行2018年财报就知道,共赚10088.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66%,日均赚27.6亿。

 


来到2019年,五大行继续高歌猛进,整年的净利润高达1.12万亿!

 

与之相比,蚂蚁金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对手,蚂蚁2018年亏了19亿,即便以盈利数据最喜人的2019年来看,也就170亿,只有其中利润最小的交通银行的四分之一。

 

所以,我虽然不喜欢蚂蚁金服,但也要凭良心说话:蚂蚁金服并不象网上99%的中文自媒体所说的,是一个“把利润留给自己”的吞金兽。

 

说到“把风险留给民众”,这里就要讲三件事,第一是花呗借呗的利息,第二是违约率,第三是互金与P2P、小贷公司的差异。

 

根据网上综合信息可知,花呗借呗的年利率曾接近18%,目前下降到15%左右。很多人把这归入高利贷一类,但客观来说并不公平,年率超过36%的才是高利贷,花呗借呗离这个数字还远得很,并没有到“民愤极大”的程度。对照银行信用卡的分期手续费和滞纳金,利率也是很高的!

 

第二,花呗借呗违约率,通过黄奇帆的介绍,我们知道,是在1%-2%之间,这数字也远没到“民怨极大”的程度。

 

第三,很多中文自媒体给蚂蚁金服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戴上“一个规模特别大的小贷公司”的帽子,我认为是不严肃的。

 

现在社会上说的不良小贷公司,普遍具备三个特征:

1、利率极高,多数都接近或超过36%的高利贷红线,有些还伴随“砍头息”等违规操作;

2、层层转贷。小贷公司甚至故意设置不合理的还债条件,让借贷者无法顺利还债,以使他们违约背上新债,然后逼迫、诱使借贷者不断借新债偿还旧债,债务本金和利息越滚越高,最后不得不“肉偿”或者卖房子还贷。

3、暴力催收。

 

花呗、借呗具备以上三个特征吗?恐怕最挑剔的人,也没办法昧着良心说符合吧?

 

况且,花呗、借呗的单笔平均金额仅3000不到,这么低的额度,即便利率比银行稍高,但凭借其简化的手续和较低的审核门槛,多赚走一点钱,学生党和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们,依然是很欢迎的。

 

根据网上公开数据,蚂蚁金服的利润主要来自4个方面:

1、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简单说就是靠支付宝,跟商家收渠道费,这块占35%左右;

2、个消和微贷,主要就是花呗、借呗,最大的一块,这块占40%左右,且潜力大;

3、理财科技平台,简单来说就是卖基金赚推广的佣金,占16%不到;

4、保险业务,健康险,互相宝,占9%不到;

5、创新科技服务,1%都不到。

可见,虽然花呗、借呗引发了最多的争议,但真还不是蚂蚁金服的全部。

 

 

4、

 

网上反对马云和蚂蚁金服的一个声浪是说,马云口口声声助力三农,帮助发展中国家,扶助小微商户,但实际放出去的对接小微商户的贷款才0.4万亿,而整个中国银行业已经为小微企业提供了40万亿的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则有13.7万亿。

 

其实,这个数字恰恰是蚂蚁金服的光荣。

 

蚂蚁金服目前管理的资产总额仅2.2万亿,放出去的小微普惠贷款总额0.4万亿,占比约20%;

 

五大行的总资产情况:工行30万亿,农行24万亿,中行22万亿,建行25万亿,交行10万亿,加起来111万亿。但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5大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2.52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8148亿元,增幅是47.9%,仅占他们资金总额的2.2%不到,即便2020年他们增速喜人,发到4万亿,也仅占4%!

 

五大行包括整个中国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和普惠用户的决心和诚意,在蚂蚁金服面前不值一提!

 

马云曾说,“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服务了20%的客户,我看到的是那些80%没有被服务的、该被服务好的潜在的企业,如何把他们服务好,中国巨大的潜力就会起来。”

 

数据显示,马云所言“80%没有被银行服务”指的就是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主流的金融体系下面临的资源错配和难以获得主流金融资源的尴尬。

 

众所周知,改革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贡献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对资金的供应却呈现相反的扭曲状态: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到40%的国有大企业,获得的贷款资源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70%以上,而对国民财富贡献高达62%的大量中小企业,只能从主流金融机构拿到不到30%的贷款。”

 

蚂蚁金服的微粒贷很多客户是没有注册公司,没有成为个体户的小微商户,这些人不要说在五大行拿不到贷款,就是去股份制合作银行或者民营银行,也根本就没戏,因为他们要不然就是没有抵押,要不然就是只有一套房产,舍不得抵押。

 

这是国内的情况,再放眼海外,国家不是要发展一带一路吗?现在这些中资银行,有多少已经去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营业网点?非常少。这些国家发展水平落后,其中能有资格申请信用卡的人不会超过20%,那么其他80%的客户在现有体系下,即便身边就有银行,也根本不可能有获得贷款的机会。

 

这些人,只有蚂蚁金服才会依据信用评估,给他们发放无抵押贷款!只要参考一下印度农村银行的例子就会明白,这种小微贷款对于改变底层贫农生活面貌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蚂蚁金服在走向海外的战略上,不仅比银行勇敢得多,而且成本更低,便捷性更好。我认为,这也是马云遭到阻力的原因之一。

 

 

5、

 

回归到蚂蚁金服这件事,我认为最荒诞的,不是科创板113倍的市盈率,也不是临近上市之前被紧急喊停的IPO。

 

前者,只不过是疯狂的股民缺乏投资题材,把梦幻当作了现实。而后者,是企业经营者炮轰管理层,从而因言获罪而已,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比这荒诞百倍的事情都曾经发生过。

 

对于那些不知真相的网民,在错误的数据引导下,对资本的傲慢狠狠地加以鄙视和讨伐,甚至把这当成了庶民的狂欢节,我更是不知所以。这帮网民如此反智,不是被花呗盘剥了利息,就是被无良写手收割了流量,最后剩下的只有空空的钱包和塞满粪便的脑子。

 

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而是一家主要靠放贷挣钱的公司,竟然堂而皇之要成为全球最大的IPO事件。马云在外滩会议上发表炮轰演讲之前,还兴高采烈地说,这是这么重要的IPO事件,第一次在纽交所之外的地方确定股价(68.80元)。

 


我感到,这一事件将被载入史册,不是因为她伟大,而是因为其贫瘠。

 

这不就是等于说,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吗?

 

2019年全球五百强,中美上榜企业差不多数量,中国124家,美国121家。营收也差不多,中国8.3万亿美元,美国9.8万亿美元,可是美国企业总利润8447亿美元,中国企业总利润4437亿美元,远不如美企。

 

在这其中,中国有31家企业的利润率超过了5%的平均水平。利润排在前12位的,竟然有10家来自金融业,放眼望去,一堆银行和保险公司。只有阿里和腾讯两家是ICT公司。

 

相比之下,美国有75家500强企业利润率超过了5%,其中包含7家ICT(包括软硬件)公司,分别是微软31.18%,英特尔29.25%,甲骨文28.05%,Facebook26.15%,思科22.39%,苹果21.24%,Alphabet 21.22%,

 

5家制造业公司,分别是辉瑞制药31.45%,菲利普-莫里斯 24.11%,可口可乐 23.94%,艾伯维制药23.69%,默沙东23.01%。

 

都是超级能赚钱的庞然大物!

 

可是这75家之中,只有5家金融类公司。

 

两国ICT类公司中,苹果和华为分别是两国的排头兵,但苹果利润552亿美元,华为利润仅90.6亿美元。

 

苹果一家,就比中国的500强公司里的所有制造业公司的利润总额还要高。

 

综合来看,美国企业在ICT、军工航天、医药、机械等4个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而这,正是国力的核心。

 

对比我们国内企业,在我们盈利能力偏低的这些企业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金融、钢铁、粮油等资源供给型企业,差异非常明显。

 

多说一句,台积电的利润率为33%,在2020年全球500强企业里面排在第一位,超过了其他499家五百强公司。这科技含量和利润含量真心惊人。要是大陆能有这么一家企业,搞芯片的老科学家们九泉之下也闭眼。

 

所以,回头再看看我们市盈率100多倍的科创板,真心感觉到莫大的讽刺。

 

如果看看银行业市盈率普遍5倍10倍,蚂蚁金服之前2.1万亿的估值,170亿的盈利,市盈率一百多倍,确实很倒悬。

 

但相比科创板平均100多倍的市盈率,蚂蚁金服连科创板平均水平都及不上吗?如果要说蚂蚁金服是被高估了,那么整个科创板又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整体被高估了,不是我们的“日常”吗?

 

这到底是蚂蚁金服的悲哀,还是科创板的荒诞?

 

到什么时候,中国才能真正以科技为立国之本,而让那些赚快钱的企业、靠玩金融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家走开?

 

我想,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远比暂缓蚂蚁金服IPO要难得多。


--- 全文完 ---




商务联系、投稿,请搜索并添加:

hamiguagts,并注明来意。

读者请勿加此号,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